close

很奇怪,在名詞的定義上,我們已經貼上了標籤:『弱勢』。

同樣的,當我們注意放在覺得受委屈、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人身上時,

我們也貼上了標籤:『受害者』。

 

其實,這是很類似的兩件事情。

不同的是,我們到底是以什麼樣的立場在看待這件事情?

你是否也陷入了對方的立場,與他同仇敵愾呢?

 

我們可以協助對方,

卻不能陷入對方的立場,和他一起生氣,

或者同情對方為何會遭遇如此的處境,

你會說,為什麼不能?這是同理心阿。

是,同理心讓我們可以知道對方的立場,

以及陷入這樣局面的心情,

更可以讓我們體諒對方並且協助對方,

但,那不代表我們要和對方一起悲傷、生氣

不要覺得自己是受害的一方。

這樣會使得受害者角色的能量加強,

對於事情的處理並不會更加理想。

 

很微妙,是吧?!

我也是摸索了很久才明白。

 

你可以像個律師、檢察官,

以專業的立場提供對方需要的資訊,

陪伴對方經歷一段低潮的時間,

但我不會陪著對方陷入那樣的情緒中,

除了對事情的進展沒有幫助以外,

也會讓憤怒、悲傷的氛圍擴散,

更甚至,你背起了這個事件的一部分責任,

以為自己是救世主般的救對方脫離困境,

最後,你自己也進入了這個角色,

即使最後贏了,你也沾沾自喜。

 

你或許不是受害者角色,但你幫助了受害者的情境,

你是幫助對方的人,所以有了成就感。

這些都是虛幻。

 

最好的方法,就是當對方求助你時,

提供專業的知識與方法,

而事情的進展要靠對方自己努力,

如此,對方才能有成長、進步,

才能夠靠自己的力量救助自己。

如果他看不清事實,無法為自己發聲,

那神讓這件事情發生的用意,就不存在了。

 

許多事情的發生,並不是為了讓我們當療癒者、協助者,

而是為了當事人的人生道路,必須有所突破與進展,

激發他的勇氣、生存的渴望、積極努力的企圖心等等,

你協助他的過程,或許無形中你破壞了他成長的機會。

 

 

以上這些想法,是這兩天看到一個朋友身上發生的事件的感想。

本來我已經詢問專業,希望透過專業的協助,

來讓他知道自己可以努力爭取的方向。

如果有需要,本來我也想陪伴他一起去。

後來有另一個朋友知道之後,非常主動的要陪他去爭取權益,

後來靜下來之後,我發現了這個層面,

非常感謝上天讓我經驗了一次特別的過程。

差一點,我可能也會涉入其中,只是涉入的層面有多深而已。

 

個人想法的分享,還請看到的人多多指教。^_^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